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的帮东村,农民们正忙于稻田插秧工作,这是他们致富的重要途径。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播种、催芽和育苗后,现在是插秧的最佳时期。"乡村CEO"刀亚南和其他农户一起在田间劳作,使用插秧机和人工补秧的方式高效种植水稻。为了提高稻米质量,还施加了有机肥。

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党支部的合作,帮东村党总支探索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模式,即“党组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不断改良品种和技术,使水稻种植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他们还利用中国农大工学院的资源进行农民技能培训,采用“四互联建”机制,通过资金、人才和宣传的支持,打响了“帮东农米”品牌。

去年,帮东村委会种植的稻谷收获了16吨,预计今年收成将有所增加。镇康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整齐划一的稻谷秧苗在肥沃的田地里生长,预示着秋天将迎来丰收。

原标题:临沧镇康勐堆乡:稻田插秧忙 致富有“稻”路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连日来,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抢抓时节插秧的身影,清澈明亮的水田里不时有小蝌蚪探出,红蜻蜓在青翠的秧苗上逗留,成片的稻田插满了嫩绿的秧苗,绘出一幅幅夏耕夏种图。

历经一个月的播种、催芽、育苗,帮东村终于迎来了插秧的好时机,“乡村CEO”刀亚南早早地就进稻田进行耙犁,农户三五成群向田里撒播底肥,手脚麻利的帮东傣家妇女一盘接着一盘地往插秧机上装秧苗盘,不一会儿插秧机上铺满了鲜嫩的稻苗。在农机手的操作下,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插秧,农户紧跟着进行人工补秧,再施加有机肥提升稻米质量,为今年的水稻丰收打好基础。

据了解,帮东村党总支先行先试,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党支部结对共建,持续深化“红色党建1+1”特色党建品牌,强化人才支撑和项目保障,由村干部带头积极探索“党组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水稻种植新模式,通过不断改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规范种植标准,将水稻种植逐渐打造成全村的特色品牌产业。

依托中国农大工学院助农小课堂,积极参与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采取“政策学习互动、组织建设互促、业务工作互帮、困难问题互商”的“四互联建”机制,通过资金帮扶、人才帮扶、线上宣传帮扶,持续打响“帮东农米”品牌,不断扩大宣传面,拓宽影响力,实现党建责任落实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融合推进,保证产品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奔致富路。

“县上的专家进村来给我们做指导,我还上网搜索了一些稻谷播种到收割的视频来学习,根据我们村的环境气候和地理位置自己摸索种植路子,去年我们村委会种植的稻谷收割了16吨,经过加工后大概出米14吨,按平均10元/斤市场定价,收益可超28万元,今年我们抢抓农时,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收成。”刀亚南说道。

近年来,镇康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抓党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进而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稻谷秧苗扎根在肥沃的田地里迎风而立,静待着秋收时变成沉甸甸的稻谷。(杨雪蕊 张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