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富的气象已呈现——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经验摘录

  【编者按】

  7月3日,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推进会议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巩固提升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设成果,总结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短板弱项、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切实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确保边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掉队,确保边疆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本报特摘录省级牵头部门、州(市)、县(市)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典型经验与读者分享,助推云南省边境地区现代化进程。

  省民族宗教委

  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召开现场启动会议,全面推进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建设。经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截至2023年底,6个方面任务19项指导性指标已全面完成,提前一年实现省委、省政府“三年建成”的目标,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共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13423个,各项任务指标已全面完成且验收达标,群众满意度达99.48%。

  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沿边行政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5G网络覆盖率达100%,下辖的3824个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行政村配有村医737人,适龄儿童入园率和远程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自然村文体器械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沿边行政村均已创建一项主导产业,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94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

  三是边寨颜值不断提升。沿边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6%,污水处理率达50%,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

  四是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形成了特色优势水果种植、合作社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经济林木+林下经济、边境特色旅游等10种促进增收的模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31元,比全省农村平均水平高4270元。回乡参与建设和创业人数增加,沿边行政村常住人口较2019年增加1.6万人。

  五是党的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沿边行政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均已达标,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达到100%,18—60周岁的边民会讲国家通用语言比例达99%,3—6周岁在园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以上,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边民守边固边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更加强烈,“五个认同”“三种意识”不断增强。

  下一步,省民族宗教委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发挥好“四牵头”合力,推动工作重心从“富口袋”向“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转变,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两污”治理、教育医疗、边境旅游、铸魂育人等重点,聚焦22项可预期、可达到的指导性指标,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省发展改革委

  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任务

  2024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好“四牵头”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示范引领,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任务。

  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委内成立由委分管副主任任组长,8个相关处室为成员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组,形成长效推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积极加强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级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有力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政策指导,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方案及有关配套政策措施》,指导以边境贸易为主攻方向的县(市)打造边贸强县,进一步完善促进边境地区发展政策体系,为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规划引领,做好调度监测评估。会同省民族宗教委共同制定《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5年)》。抓实《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专项规划落实情况的调度监测和评估,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临沧坚果产业

  加强资金争取,全力保障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农林水方面,争取增发国债74.76亿元,实施马关、澜沧、盈江等6个边境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马关渔塘水库、江城热水河水库等39件水利重点项目以及8个边境州(市)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生物阻隔带项目建设。社会领域方面,积极服务指导边境地区强化项目储备,截至目前共储备涉及边境县教育、文化旅游、社会兜底等社会民生项目54个上报国家。促农就业方面,争取中央资金1.36亿元,支持金平、麻栗坡等15个边境县实施29个以工代赈项目。生态修复方面,争取中央资金5.87亿元,支持开展滇东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滇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全力支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建设,同时大力支持边境地区主动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进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持续推动边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口岸、园区发展互联互通,以及持续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等渠道资金争取工作,支持地方建设。

  省财政厅

  有力有序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各项工作

  2021至2023年,省财政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统筹30余项专项资金,安排138亿元支持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并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迈进。

  今年,省财政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调度,有力有序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各项工作:

  省级完善统筹资金优先保障机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截至目前,2024年省级各部门已统筹下达25个县(市)现有各渠道财政资金56.4亿元,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同时,将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纳入“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奖补范围。强化政策协同,拟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奖补方案,将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纳入奖补范围,支持拾遗补缺,巩固提升。

  各地确保资金与项目精准对接,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各边境州(市)、县(市)要扛起项目库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资金与项目精准对接。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等方面的项目,可以按规定使用衔接资金等涉农资金进行支持;而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方面的项目,大多涉及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以及乡村治理等项目,需相应的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强化调度监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级各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专项整治、实地检查督导、绩效监控以及绩效评价等方式加强资金监管和全过程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典型引路。

  省农业农村厅

  支持全省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如期达标验收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作为省级牵头单位之一,高标准细化实化项目资金保障,有力支持了全省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如期达标验收。

  截至今年6月,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下达25个边境县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54.43亿元,占全省投入总量的23.26%。

  督促指导25个边境县,积极主动配合做好边境村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项目工作,严把行业项目“入库关”,做好2024年规划方案编制和项目库建设。截至目前,25个边境县使用衔接资金建设项目1590个,1291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81.2%,各地严格按照规定的时序有效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组织开展25个边境县(市)专项数据比对分析,督促质量进度,抓实返贫监测预警、产业带贫益贫各项重点工作,将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部署同推进”。截至目前,在25个边境县374个边境幸福村(社区)共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1122户38206人,均已按照“一户一方案”实施动态帮扶。

  扎实推动边境一线群众增收。通过强化本地就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提升集体经济增加财产性收入、聚焦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多重举措,在乡村建设中用好以工代赈政策,扩大县域就业容量,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边民增收。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打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5个(其中国家级14个),实现省级龙头企业25个边境县全覆盖。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推广孟连牛油果“334”等利益联结机制,兑付联农带农奖补资金824万元。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抵边村集体经济和“四位一体”项目全覆盖,374个边境幸福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06亿元。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计划在25个边境县建设456个示范村、2984个提升村,目前已分别开工389个、2346个。实施农村改厕技术服务、农村公厕管护提升两个专项行动,累计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66.33万座、农村卫生公厕2570座,374个边境幸福村(社区)实现1座以上卫生公厕全覆盖。

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曼掌小组

  西双版纳州

  边境地区实现了“青山变金山”“家园变花园”明显转变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用好上级资金,组织投工投劳,实施项目1621个,建成4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边境地区实现了“青山变金山”“家园变花园”“边线变防线”的明显转变。

  率先在全省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堡垒先锋”行动,成立6个“国门大党工委”,抵边村组100%成立独立党支部,规范化党组织建设达标率99.8%,持续开展“红旗飘飘”工程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

  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橡胶、茶叶、水果、旅游、边贸等特色产业,持续抓好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组织化就业等工作,建成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37个,形成景莱文旅融合村、龙利热带水果村、曼蚌边境贸易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2023年边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28.8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万元。

  广泛发动建好美丽家园,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行机关帮基层、内地帮边境、强村帮弱村、万企帮万村“四个帮带”机制,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工程,“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建成一批省级绿美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助力今年上半年全州乡村旅游突破440万人次。

  多措并举共创和谐乡村,边境村“全科网格”和法律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老庚组”等议事协调作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格局,打洛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达100%,26个边境村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6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示范带,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同心协力构筑安全屏障,积极推行边境联防所与抵边村寨“双挂钩”机制,探索形成“联防所+党员中心户+十户联防”守边模式,结成4对中缅、中老友好边境村,大广村、麻黑村获评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边境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贡山县独龙江乡村民纺织独龙毯

  怒江州

  全州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累计投入22.83亿元,建成项目2160个,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全州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边境村寨发展条件不断换挡升级。到2023年底,7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最高达132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比2021年提升30.9个百分点,增幅103.7%。电网供电可靠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通硬化路率全部达标。每村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学校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建设目标。

  治理能力及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79个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率达到100%,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100%,边境沿线地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2023年怒江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全省排名第一、法治建设综合满意率全省排名第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每个村建有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线上+线下”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强、诚信、感恩”、“党的光辉照边疆,怒江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 拥护核心”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边境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提升,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更加自觉。

  典型示范引领不断凸显。形成了抵边一线、城镇周边建成“典型村”,沿怒江一线打造“示范村”,高黎贡山半山一线完成“达标村”的空间示范格局,建成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和片马镇片马村、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克劳洛小组和冷木当小组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幸福村寨,对全州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怒江州将扎扎实实推动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金平县

  进一步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升级版

  自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聚焦502公里边境线,统筹兼顾两个“直过民族”发展,着力构建“一线两直、三带百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格局。

  抓规划,“一线两直”统起来。将边境线上334个自然村与拉祜族、布朗族两个“直过民族”地区村寨一并纳入幸福村规划建设。幸福村项目规划总投资10.46亿元,两个“直过民族”地区后续发展规划总投资2.7亿元,确保两个“直过民族”与边民同步“建好幸福村,共圆幸福梦”。

  抓建设,“三个组织”动起来。推行干部组织起来一线推动,施工队伍组织起来压茬推进,群众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实行目标任务上墙、倒排工期,幸福家园拔地而起,边境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抓示范,“三带百村”美起来。将6个边境乡镇划分为文旅融合、边贸助推、民族团结3个示范带,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三带边境线上百村成为展示大国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抓增收,“四条路子”富起来。以“村村有特色产品、户户有增收项目”为目标,实施土特产“增收路”,打通农村电商“销售路”,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富路”,拓宽边民互市“致富路”,多措并举助推边民增收。

  抓党建,“五边行动”强起来。深入实施“思想筑边、组织强边、先锋戍边、富民兴边、守土固边”五边行动,建设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334个边境村完成“一村一支部”规范化建设,累计发展党员2546名,让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提升,“幸福成果”固起来。金平县把落实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围绕6项重点任务和22项指导性指标体系,今年上半年已统筹乡村振兴、上海沪滇协作等资金9901.84万元实施边境村寨巩固提升项目31个,持续巩固建设成果,开展巩固提升。

  通过3年建设,金平县边境村寨“基础牢”的短板加快补齐、“产业兴”的格局加速形成、“环境美”的质效不断提升、“生活好”的质量大幅改善、“边疆稳”的基础更加牢固、“党建强”的根基不断夯实,为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边防巩固安宁奠定坚实的基础。下一步,金平县将不断增强边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

  沧源县

  持续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沧源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嘱托,将总书记关于“固边、稳边、兴边”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任务,高位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持续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34个边境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全覆盖。

  坚持产业先导促增收。持续培育“糖、茶、果、菜、牛、烟、蜜、米、竹、胶、旅游”等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打造A级旅游景区10个,2023年旅游收入25亿元,增长74%,乡村旅游收入6.27亿元,增长20%,沧源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规划种植中药材14万亩,完成种植4.8万亩,实现产值1.22亿元。

  坚持稳定护航强治理。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探索“五个在外”模式,确保了边境安全稳定。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等工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8个,23个边境村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强边固防示范村3个。

  坚持民生为本夯基础。紧盯群众需求,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五城”同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省级实地测评,被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依托东航帮扶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先后培训教师12批640人。深入实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开展合作,建成专家工作站6个,大力培养医疗骨干,加强专科建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边境覆盖,投入资金11亿元,实施项目453个,重点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建成“千吨万人”供水项目4个,边境村供电可靠率99.87%,道路通畅率100%,自来水和5G网络全覆盖,全省城乡供水两个“三年行动”现场会在沧源召开。44个边境自然村被评为省级、市级绿美村庄,沧源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

  策划统筹 陶红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整理

  图片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共同发展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