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古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雪林乡,是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生活“活化石”。这个有着480余年历史的佤族古寨,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群、服饰饮食和传统农耕文化,展现了浓厚的佤族历史文化韵味。古寨被青翠的梯田和浅棕的房屋环绕,竹桥流水、古板路、茅草屋与身着佤族服饰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左都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但于2019年成功脱贫,并开始建设新寨“翁邦拉”,承载从古寨搬出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古寨恢复修缮工程也同步启动,以保护和传承佤族文化。左都古寨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在实现“村落变景区、民房变民宿、用品变商品、手艺变技能、农民变演员”的美丽蝶变。边境左都,这个古老的佤山秘境已然走出了贫困,走上了新寨、古寨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之路。   原标题:村不见我 我自去见村 | 左都古寨的吟唱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金般点染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雪林乡左都古寨每座茅草屋的屋顶,佤族古寨480余年的历史传承仿佛穿越时空滚滚而来……

  左都古寨,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生活“活化石”,其独特的民居建筑群、服饰饮食、传统农耕文化,均具有浓厚的佤族历史文化韵味。远观古寨,一座座茅草房像蘑菇一样簇拥在山间,青翠的梯田与浅棕的房屋相得益彰。走进古寨,竹桥流水、古板路、茅草屋与身着佤族服饰的村民似乎在同一幅画中,听着悦耳而古老的佤族古调《梳头调》,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左都,佤语为“央都”,共有11个自然寨14个村民小组,778户2899人,其中佤族2611人。这个地处中缅边境,西与缅甸接壤,北连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的村子,属于“民族直过区”。作为雪林乡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左都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3户1683人。2019年,左都脱贫出列,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脱贫出列后,左都开始建设新寨“翁邦拉”,承载从古寨搬出的村民的生产生活。“翁邦拉”在佤语中意为“山上的街子”,这里保留了佤族民居特色:崭新的房屋连排布局,茅草屋顶和牛头图腾既展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又体现着边境佤寨乡村振兴的成就。

  与新寨建设同步启动建设的,是古寨恢复修缮工程。左都古寨为独具魅力的佤族“鸡窝房”(茅草屋)群居建筑,有着480余年的历史传承。“古寨对于佤族文化研究具有特殊价值。通过挖掘其独特的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实施民居恢复保护、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农业观光设施建设,并融入文化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生态观光等旅游功能,将左都古寨打造成为澜沧县最具特色的佤文化体验旅游度假区。”基于这样的认识,雪林乡对左都古寨的“鸡窝房”(茅草屋)民居建筑群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修复,并于2020年11月完成了一期工程。

  为此,左都村也顺势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管理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有的村民抓住机遇,住在新寨学习养蜂、种茶技术,种植茨竹、沃柑和中药材等,然后回到古寨上班,管理茅草屋、开展旅游演出。村民鲍岩坦就曾到山东省打工,学会了缝纫技术,回到村里开了民族服饰店;文艺队队长鲍伟曾到临沧学习演艺,回到村里一边干农活,一边组织文艺队进行排练和演出。

  2022年底,左都古寨正式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个穿越时空的佤族古寨,正在实现“村落变景区、民房变民宿、用品变商品、手艺变技能、农民变演员”的美丽蝶变。

  傍晚,新建起的左都小剧场里,时不时响起欢快的佤族音乐;村里的文艺队则开始练习佤族歌舞,她们学跳舞、学织佤锦、学当导游、学民宿管理,期待着游客大量到来的那一天……

  边境左都,这个古老的佤山秘境已然走出了贫困,走上了新寨、古寨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