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宁小檗,一种曾经“消失”83年的中国特有物种,最近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的山野中被发现进入结果期。这种植物最早由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先生于1938年在临沧市永德县首次采集到,之后长时间未有科学报道,仅存6份模式标本。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考队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重新发现了该物种的野外居群,标志着其“消失”状态的结束。目前,关于顺宁小檗的分布、生境和药用价值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显示出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已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保护和监测力度,确保这一珍稀物种的稳定生长和繁衍。
郁云江 吴乃局 李开平 蒋继凡 刘德政 曾晓义 摄像
眼下正值仲夏时节,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山野上的顺宁小檗正进入结果期。这种看似很普通的物种,却是中国特有物种,曾经“消失”83年。在我国,云南龙陵是该物种“除模式产地外已知的唯一分布地”。
近日,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同县林业和草原局的野外监测人员,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记录下了顺宁小檗结果的珍贵影像。
视频画面中,顺宁小檗树头挂满了一串串绿中带红、红中带亮的椭圆形果实,在微风的摇曳下,引来蜜蜂等昆虫在果间自由飞舞嬉戏,形成了一幅幅“蜜蜂恋红果”的和谐画面。
资料显示,最早在1938年中国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先生在临沧市永德县(原云南省顺宁县)首次采集到一种未知的小檗属植物标本。在之后时间里,再没有过关于顺宁小檗的科学报道,仅有该物种的6份模式标本存世,分别放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主模式)、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标本馆、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科考队到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时,发现了该物种的野外居群,并将其确定为顺宁小檗。至此,“消失”了83年之久的中国特有物种顺宁小檗首次现身云南龙陵,也使龙陵成为该物种“除模式产地外已知的唯一分布地”。
顺宁小檗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在云南龙陵,树高可超过2米,花期通常在每年的3至4月,果期在每年的5月至9月。据有关植物专家介绍,目前对顺宁小檗的分布范围、生境、药用成分等相关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该物种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孙兴旭介绍,“在龙陵发现顺宁小檗后,我们持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了对该物种野外分布地的保护、监测力度。目前该物种野生居群已进入结果期,长势良好。”
“今年(2024年)我们在顺宁小檗野生居群附近,又新发现该物种的野生幼苗10余株,高在30厘米或60厘米不等。”长期参与顺宁小檗野外监测的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生态护林员杨常昆说。
目前,通过野外实地监测,顺宁小檗在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群规模已超过100(株)丛,其分布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稳定,顺宁小檗植株长势良好,野生居群个体数量呈增长态势。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