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了《云南省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旨在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云南已拥有六处国家工业遗产,包括昆明钢铁厂、石龙坝水电站等。其中,凤庆茶厂老厂区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一处重要工业遗产,曾是滇红茶的发源地。凤庆茶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现已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者按: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
2023年12月,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省第一个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办法,其中提到了支持利用云南省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截至目前,云南已经拥有六处国家工业遗产,分别是:昆明钢铁厂、石龙坝水电站、临沧凤庆茶厂老厂区,昆明市西山区国营第二九八厂旧址、易门铜矿以及曲靖昆明电波观测站110雷达。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云南的这些工业遗产,感受曾经的工业文化,重温劳动者的精神与智慧,领略底蕴深厚的工业文明。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作为全球的健康饮品,茶源自中国,而根在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生长着树龄3200多年、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型古茶树,是茶树起源中心和悠久茶历史的有力佐证。
临沧凤庆及周边地区自古就出产茶叶,其境内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的祖先是最早的一批茶农。现在,在这些民族中还能找到与茶有关的古老传说和习俗。从凤庆出发,经鲁史古道便能到达大理下关,这条线路也是茶马古道重要的一环。
矗立在凤庆茶厂老厂区办公楼前的冯绍裘铜像。罗菁 摄
清光绪年间,顺宁知府太守满族人琦璘将勐库的大叶茶种带到了凤庆地区,开辟荒山,在迎春河和顺甸河两岸以及澜沧江南畔大面积连片种植。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长江中下游的安徽、福建等传统茶区相继沦陷。为了稳住外汇渠道,中国茶叶公司的技术员冯绍裘和其他技术人员被派到了云南,开始了“寻茶”之路。
他们先考察了下关的沱茶,后又南下沿茶马古道的路线,经过鲁史古道到了凤庆。当时正值初冬季节,我国长江南北一带地区都不能产茶,而凤庆附近的凤山上茶树成林,绿意盎然,有的茶树甚至高达丈余,还能长出“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品质优异”的茶叶,这让冯绍裘异常兴奋。第二天便联系茶园试采茶叶,采摘的5000多克“一芽二叶”的鲜叶,被他分别制成各500克的红茶和绿茶样品——这便是云南第一份红茶。
这两份试制的茶叶迅速得到香港茶市的认可,评为上品,并被出口到英国。这坚定了冯绍裘在凤庆制茶的决心。
最开始冯绍裘将这种红茶取名为“云红”来对应安徽的“祁红”、湖南的“湖红”、江西的“宁红”等,但最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贸易公司最终采纳了香港富华公司的建议,改“云红”之名为“滇红”,于是“滇红”红茶得以最终定名。 此次“寻茶”结束后冯绍裘便回到昆明,撰写报告申请在凤庆建设茶厂。他认为凤庆气候温润,“宜于生产红茶,且生产的红茶可与印度、锡兰的红茶相媲美”。有了试制成功的茶叶,云南经济委员会决定建立茶厂和贸易公司,负责生产和销售云南的茶叶,茶厂选址在凤庆,贸易公司则设在昆明。
凤庆老茶厂。罗菁 摄
1939年1月,冯绍裘被任命为顺宁实验茶厂(今凤庆茶厂前身)厂长。他在担任厂长期间设计了一套红茶初制机械设备,并委托中央机器厂、云南五金厂等制造机器。凤庆茶厂在冯绍裘的带领下边研究、边建设、边生产,不仅建立了一条完整的茶叶生产链,还培养了大批制茶人才。
1958年,凤庆茶厂在继承“滇红”红茶传统的基础上,首创滇红特级功夫茶(又名金芽茶),它以色、香、味俱全的特殊优势,在英国伦敦市场上大受欢迎。1959年,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茶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定型定量生产。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曾到访云南,就收到了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金芽茶作为赠礼。
2019年,凤庆茶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同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包括滇红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的凤庆老茶厂仍保存着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铜像、苏式办公楼、老厂房等历史建筑,历史展示厅陈列着滇红茶创制时期的历史老照片、不同时期的制茶机器等实物档案。老茶厂如同一位退休的老人,沐浴在阳光下,静静地诉说着“滇红”茶的历史。
云南网记者 彭锡 通讯员 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