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镇康县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国门文化资源优势,用活用好德昂族文化传习所、国门文化交流中心等阵地,深入保护、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通过党群联动联建,实现文化设施共享、文化平台共通、文化活动共建、文化传播共推、文艺精品共创,国门文化建设和“文化睦邻示范区”创建方面成效显著,群众服务和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持续提升。
原标题:临沧镇康:推动“党建+国门文化”融合发展
近年来,镇康县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国门文化资源优势,用活用好德昂族文化传习所、国门文化交流中心等阵地,深入保护、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和民族文化、国门文化发展互促互融、以文培元,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在南伞镇白岩村德昂族文化传习所,从事民族文化工作30多年的郭雁和党员王志梅正在指导德昂族妇女缝制民族服饰,经过她们的改良,过去款式单一、颜色陈旧的民族服饰增添了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帽子上的银饰有更多的花样和花纹,服装的颜色也从过去青暗的色调向鲜艳养眼的亮色转变,腰箍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郭雁告诉记者,如今展示厅内的民族挎包、包头、腰箍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都出自眼前这位妇女之手。她说:“为了使年轻人喜欢上民族服饰,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当地党组织、村委会、文化部门想了很多办法,提供了很多的改良样式。”
在热闹的交谈间隙,记者听到隔壁隐约传来说话声,走近一看,发现几名德昂族村民正聚在农家书屋里其乐融融地交谈。“穆支书,书中常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么理解?农村怎样才能做到文化繁荣……”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这位被村民称为穆支书的“老师”也耐心地解答着村民提出的问题。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座文化传习所不仅收藏了当地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也是他们打开、认识多元文化大门的钥匙,更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重要阵地。“过去,农村有许多的局限性,村民往往会比较传统、守旧。但近几年,农民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外面的文化,这座文化传习所就是非常重要的载体。”穆文申骄傲地说:“这里还是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我们经常在这里宣讲党的政策,而且还成立了双语宣讲队伍。在这里,我们不仅把党的理论政策、先进的文化元素传进来,也把德昂族的民族文化传出去。”
白岩村德昂族文化传习所建成至今已20余年,内设德昂族非遗陈列室、传习室,有德昂族织布、纺线等活态展示,德昂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德昂族服饰制作室、陀螺场等设施。自建成投入以来,县、镇、村各级党组织不断提升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德昂族文化传习所的功能作用,将“文化”和“党建”共融发展。
用活用好德昂族文化传习所是镇康县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民族文化和国门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镇康把群众文化、民族文化需求作为国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整合党建阵地、非遗传承基地、健身场地等项目,统筹资源和力量,建成边境国门文化友谊广场、陀螺非遗文化传习场、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德昂族文化传习所等一批文化阵地,通过党群联动联建,实现文化设施共享、文化平台共通、文化活动共建、文化传播共推、文艺精品共创,国门文化建设和“文化睦邻示范区”创建方面成效显著,群众服务和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持续提升。(赵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