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农业跨境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近日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召开现场验收会。该项目通过整合12家省内外科研单位、企业和技术推广部门,聚焦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监测、预警与防控等系统研究,形成一套智能化预警监测技术体系,研发一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技术集成并实现产业化。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予高度肯定。
记者从近日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召开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农业跨境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现场验收会上获悉,该项目通过整合12家省内外科研单位、企业和技术推广部门,聚焦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监测、预警与防控等系统研究,形成一套智能化预警监测技术体系,研发一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技术集成并实现产业化。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予高度肯定。
该项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于2021年1月起正式立项实施,是云南省科技厅以“自上而下”方式组织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点针对农业跨境重大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入侵性杂草,围绕“安全、高效、绿色”的防控目标,设置预警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等5个任务,对白背飞虱、草地贪夜蛾、黄脊竹蝗、稻瘟病、白叶枯病、小麦条锈病、香蕉枯萎病、薇甘菊和空心莲子草等11种重大病虫草害开展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
该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和重要成效:基于在德宏、保山和临沧等6个沿边州(市)的适时监控,建立了以病虫害地面智能监测技术及移动调查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采集、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为核心的实用型农业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平台;累计研发出跨境重大病虫草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22项,构建了11套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发表研究论文32篇,其中SCI期刊源论文16篇;获得国家专利22项,其中技术发明专利12项;编制获颁布实施云南地方标准5项;项目组成员12人获省或州(市)级人才称号。该项目在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普洱和文山建立了6个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水稻、玉米、小麦、香蕉等作物累计核心示范面积7.34万亩,3年节本增效达3609.99万元;辐射带动121.57万亩,防控效果达9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达30%以上;累计培训国内外技术骨干1035人次。
通过项目实施,我省建立起科研、企业、推广、基地、加工等创新要素融合的绿色防控体系;发掘和利用云南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对重大病虫草害实施绿色防控形成特色和优势;建成了省部级的农业跨境生物绿色防控的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辐射;研发出一批绿色防控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等科研成果;经德宏、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和文山6个州(市)推广应用,对农业跨境重大病虫草害实现了安全、高效和绿色的防控目标,为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云南网记者 龙劲存 陈云芬